跟着花花的镜头
第一届孟连织布大赛
2023年,naze naze 和孟连项目在地的合作方,Picar Coffee 主理人花花,共同发起了第一次孟连织布大赛。比赛鼓励织女们发现日常织布以外的新可能,将自己对美的理解经由双手织布来表达,并展示自己最擅长的织布技巧。
惊喜的是,当地共有106位织女报名参赛!
通过参赛作品,我们能看出姐姐们的织布特色、思路和技法以她们所居住的村落为单位,再融合个人的审美,呈现了鲜明丰富的风格。
经过多方的评选,现在终于来到了向大家揭晓比赛获奖者的时刻。
花花的摄影作品像她本人一样充满活力和温暖的气息,naze naze 跟随她的镜头,和充满趣味的摄影日志,去每个的获奖织女的家做客。
一等奖,于金怀
金怀姐姐不是佤族人,是一名汉族,但是她从小生活在佤族村寨里。
长大后,她嫁给了同村的佤族男人,并和婆婆开始学习佤族织锦。
们去到金怀姐姐家的时候,她正在煮佤族土鸡肉稀饭,厨房不断迸发出食材的香气。
金怀姐姐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织布大赛,没有想到会拿到一等奖,很开心很意外,还说下一届织布大赛的时候,会邀请更多的织女姐姐一起参加。
从金怀姐姐家离开的时候,金怀姐姐与她的家人朋友给我们都斟满了一杯自烤酒,盛情难却的我们喝了一杯,回程的路上,上头的酒劲儿与金怀姐姐一家人一样热烈。
最受欢迎奖+二等奖,
叶哥
我们的初次见面,是她与爱人骑着摩托车来迎接我们。叶哥姐姐穿着传统的佤族服饰,佩戴着银饰与党徽,笑容非常灿烂。
叶哥姐姐是芒冒村妇女主席,也是勒农地妇女组长。
叶哥姐姐很擅长织佤族毯子与裙子,第一届的织布大赛,叶哥姐姐就拿了两个奖项。她与家人很开心也很激动,当天晚上就看到叶哥姐姐的朋友圈在吃烧烤庆祝了。
叶哥姐姐还和我们说,村子里会织毯子的人越来越少了。通过组织这样的织布大赛,村里的佤族织锦得到了关注与重视,她很开心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,希望佤族织布能够传承下去。
二等奖,叶列
叶列姐姐家在孟连富岩镇的英沟村,那盛产着咖啡、茶叶、还有牛油果。
附近还有一颗巨大的千年古榕树与野生瀑布。
我们一进家门,叶列姐姐就拿出了家里基地种植的牛油果和自己种的香蕉招待我们,孟连的牛油果吃起来口感绵密,每一口都格外的香甜。
叶列姐姐和她的丈夫告诉我们,刚开始他们都不会吃牛油果,后来他们尝试把牛油果做成本地的菜系,比如:凉拌牛油果、牛油果煎蛋、牛油果煮稀饭、等等。到后来本地的村民才开始慢慢的会食用牛油果,通过种植牛油果也为她们的家庭增收了稳定的收入。
叶列姐姐说,因为交通不方便,离城也远,很多人看不见她们的织布,织出来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卖。她非常喜爱织布,家里织了很多佤族包包,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把自己织的佤族包包送给亲戚朋友。
三等奖,叶帅
叶帅姐姐生活的村寨,是所有参加第一届织布大赛最远的村庄。
绕过一座座蜿蜒曲折的山路,我们终于抵达。
但路上的风景都很美好,我们还在途中观赏到了一场迟迟不肯散去的云海。
这里还保存着最原始的佤族吊脚楼房屋,老人在晒稻谷,小孩在一旁打闹嬉戏
叶帅姐姐说村里很注重织布的传承,每一年村书记都会带领妇女们组织一场比赛,一起交流分享技艺,除了她以外还有很多个姐姐都织得很好。
在很早以前,就有专门从大城市来的艺术家跋山涉水来到这里,研究佤族织锦,和她买布。
三等奖,叶木雷
叶木雷姐姐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,脖子上佩戴的装饰,也是自己串起来的,笑起来的时候像一颗黑珍珠。
她和于金怀姐姐是很好的朋友,不忙的时候她们就会相聚在一起做美食。
她在厨房里进进出出,把快要熄灭的热火糖用柴火又燃烧起来,从厨房探过头对我们说“这里有小猫,很可爱,你们要不要进来摸一摸”
三等奖,叶长
叶长姐姐的所居住村寨很特别,这里的佤族人服饰与别的村寨很不一样,跳开传统的颜色搭配,和我们经常在孟连看到佤族服饰很不一样,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佤族服饰是多色多样的,像彩虹。
我们在一个木板小楼里看粉红色的小包,是织布大赛没有用完的余料,叶长姐姐把它织成了一个可爱的佤族小包送给了我们。
叶长姐姐在农闲的时候都会在木板楼里织布,时而有清爽的山风会吹过来,午后的阳光也打在美丽的布上。
三等奖,叶买
叶买骑着摩托车来路口迎接我们,背影上透露着独立与洒脱。
叶买姐姐在当地开着一间小卖部,村里的老人会来这里买一杯自烤酒,一口饮完就回家。
她给我们冲泡了一壶自己做的红茶, 香气柔和缓慢地散发,令人有愉快感,是嫩采现制的红茶所有的独特香气。
叶买姐姐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织布,在茶叶采收季节的时候,她除了采茶以外,还要兼顾着小卖部。农闲的时候,她就守着小卖部,在店里织布。
她有稳定和她采买布的客户,要织很多布卖到县城的民族服装店里。
三等奖,叶美
去拜访获奖织女的时节,得知叶美姐姐已经外出务工了,所以没能拍摄到本人的肖像,我们只能在线上与她取得联系。
在过去,很多妇女都会到北上广务工养活家庭,乡村里好像只有老人与儿童,但现在随着农作物的增收效益提升,百姓也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,也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愿意返乡回到这片土地。
第一届孟连织布大赛
评选花絮
由孟连县人民政府、县宣传部、县文化和旅游局、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和佤锦传承等组织共19位评委,4位与我们在孟连项目合作织布的信岗村织女,花花团队全体成员以及 naze naze 全体成员组成了评审团。
虽然有些参加比赛的村寨地理位置相邻,但同个村子里的织女之间的交流显然格外方便和密切。有些参与评选的姐姐看到了其他村的布,会惊奇地发现即使是在本地,也有很不一样的织法产生,甚至已经开始了构思,想回家试试。
负责孟连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的女士李梅英也和我们分享,她是哈尼族人,小时候和妈妈学织布。妈妈说,“一个人织布如何,要看她的收边。如果收边都能做到平整美观,那她织布绝对没问题。”
经过孟连当地和上海的两次专业评选角逐出的前22名,naze naze 在成都进行了线下的展出。通过作品,让观者也能和孟连的姐姐们生活的一隅对话。并同时开放投票,选出了观众心目中的“最受欢迎奖”,叶哥。
经过孟连当地和上海的两次专业评选角逐出的前22名,naze naze 在成都进行了线下的展出。通过作品,让观者也能和孟连的姐姐们生活的一隅对话。并同时开放投票,选出了观众心目中的“最受欢迎奖”,叶哥。
naze naze 在孟连
孟连,傣语谐音意为“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”。全称云南省普洱市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,位于云南省西南,地临缅甸和泰国。
在孟连的村落里,时常有女性的在自家门口,用着简单的工具,和手捻的棉线,进行织造。
在逢年过节的时候,这些织女都会为家人织上一套新衣作为礼物,但随着时代的进步,和年轻人的出走,这个习俗也在慢慢消泯。
而延续将“织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”的生活习惯,以及展现这些织女在织造过程中的思考、凝结的生活的智慧与答案,是 naze naze 项目开展持续的动力。
naze naze 从2021年开始第一次来到孟连,经过采风和设计,团队和住在山顶上的六位佤族织女们一起,合作织布,开发 naze naze 手织佤锦。
这次面料开发结束后,姐姐们还用佤语向花花询问“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正式织造,村里有别的人,还能不能参与?”,一个个问题,是她们在习以为常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的表现。
•naze naze
和织女
和朋友
和社区